首页 资讯 > 正文

焦点简讯:三个关键词 看成都迎战主汛期

2023-06-12 08:23:29 红星新闻网

▲成德眉资四市联合举行“迎大运·保平安”防汛演练

从5月开始,成都已正式进入汛期时段,并将持续到9月。那么今年成都防汛工作如何做?有哪些亮点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昨日作了相关采访,并以三组关键词,探究今年成都防汛备汛工作怎样开展。

关键词:大运保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成立4个工作组

开展大运防汛保障“回头看”

出动演练人员800余人、调动机具200余台(套)、完成10个演练科目……5月31日,一场成德眉资四市联合举行的“迎大运·保平安”防汛演练拉开帷幕。本次演练重点实施了大运会城市侧防汛保障等避险救援行动,切实提升了大运会水务保障能力和防汛抢险实战能力。

而这仅是成都保障大运会防汛工作的一个缩影。成都通过建立以《成都大运会洪涝灾害风险防控方案》为主,相关专项方案为辅的大运会防汛应急预案体系,调整落实市、县两级防指24名总指挥和45名指挥长,岷江、沱江及185座下穿隧道、20个城市易涝点、234座水库和1302个山洪灾害危险区防汛责任人,确保防汛责任层层落实。在内涝治理方面,开展汛前排水设施疏淘维护,全市已完成1.6万公里排水管网、43.3万座检查井、34.1万座雨水箅子的养护疏淘,以及全市184座下穿隧道泵站维修维护。

“我们还组织防汛减灾领域专家对大运会场馆及周边区域驻点踏勘排查防汛隐患。”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成立4个大运会防汛保障工作组,开展大运会防汛保障“回头看”,拆除行洪障碍382处,并在全市开展山洪、水库、城市内涝、综合防汛演练1200余场(次)。

关键词:能力提升

强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机制

依托“山洪雨水情监测系统”,彭州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山洪风险沟未来2小时逐公里的降雨监测预警,实现了全市范围内每一轮降雨天气的监测与预报和全市36条山洪风险沟历史6小时、1小时及未来1小时、2小时的雨量监测与预警。同时,还设置了四个等级雨量预警提示,加强了雨前与雨中持续性的监测、预报、预警,便于防汛工作人员快速研判山洪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彭州还将过去的“推送式响应”更新成为“看得见响应”。“现在我们通过建设一套公专网对讲系统,利用远程5G和卫星定位信息,在山顶安装多通道动态监测、多线程接收的现代化全域信息终端,对山洪灾害危险区点位实施一体化调度、点对点联系、实时性沟通、轨迹回放、大数据存储管理等。”彭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邛崃,以楠木溪为试点,建立了“雷达回波—提前预警—转移避险”的预测预报,同时全市还梳理了山洪沟50余条,增加上游雨量站、河道监控站共计25个,增设“硬隔离”措施、云喇叭等设施设备,划定电子围栏区域,在发布山洪预警后进入该区域的所有人员都会接收到防汛短信提醒,要求警惕山洪和撤离该区域,截至目前已累计发送提示短信10万多条。

除此之外,成都也在防汛保障方面狠下功夫。制定了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救灾物资库存、防汛抗旱物资“三张清单”,全市累计储备防汛抢险物资、设施价值2亿余元,救灾物资22万余件,并推进简易避险避难和23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全市有2392处、2548万平方米的应急避难场所,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1.72平方米。同时,全市还有抢险队伍2800余支、4.5万余人,其中救援尖兵队伍229支共1万余人。

关键词:宣传教育

创新开展防汛减灾“三堂课”

化教于心,助力提升全市群众防汛减灾意识,传播防汛减灾知识到千家万户。市水务局组织业务骨干和防汛专家,创新开展防汛减灾“三堂课”宣传教育活动,第一课面向中小学生,旨在树立少年儿童防汛减灾意识,并制作了《成都市防汛减灾安全教育片》,纳入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教育必修课,探索通过“小手拉大手”方式,让防汛理念走进千家万户;第二课将面向全市防汛责任人,旨在树牢防汛责任人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压实责任;第三课则将面向全市山洪危险区基层责任人,旨在建立山洪灾害防御基层防线,强化“人防”手段,夯实山洪灾害防御底板。

同时,汛期期间,市水务局还将在西部沿山景区、网红打卡地的山洪沟等重点区域利用大屏投放警示教育片,强化现场警示作用,精准有力推进“宣传动员进广场”活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魏捷仪 文/图

关键词:

责任编辑:meirong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